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與發酵技術相關之文獻要點整理(1)

(1)堆肥過程是一個微生物發酵的過程,而堆肥化的目的則是滅菌以及穩定化。

    

    堆肥在維持一段高溫的狀態之後,雖然能將雜菌消滅,但其穩定化過程尚未完成,因此,還要持續進行中溫堆肥,並藉此來穩定堆體。

 

    在中溫(30℃~40℃)條件之下穩定效率最高,但是堆體穩定化完成的時間並無具體之規定,一般只能憑經驗來斷定或是採用腐熟度檢測方法來協助判斷。

 

(2)微生物之群落結構會隨著堆肥不同時期的溫度變化而產生改變。

 

    微生物種群在整個堆肥過程中的演替能夠指示堆肥的腐熟程度。

 

    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其生長繁殖所需的溫度要求不盡相同,而最適溫度以及微生物所能忍耐的最低與最高溫則是我們用來度量微生物對溫度要求的標準。

 

(3)對於一個定量的堆體而言,高溫短時間以及低溫長時間反應可以達到大致一樣的穩定化效果。

 

    堆肥的穩定化過程需要一定的溫度強度以及一定的溫度總合(溫度強度乘以持續時間)。

 

    堆肥溫度的上升過程是一個由堆肥起始溫度、微生物新陳代謝產熱過程以及堆體保溫效應的綜合作用結果。

 

    一個完整的堆肥過程是由4個階段所組成,分別為緩慢升溫階段、快速升溫階段、高溫階段以及降溫階段。

 

    堆肥的價值在於堆肥中的有機物含量,因此,將所有的有機物都穩定到變成二氧化碳與水並不符合我們製作堆肥的目的。

 

    當堆體的厭氧情況以及氣味不至於妨礙產物的儲存與使用時,就可以將其視為已達到穩定化的要求。

 

(4)堆肥穩定化過程的積溫指標只有在其他條件固定的情況下,其溫熱條件對於堆肥穩定化過程的主導作用才會明顯。

 

    堆肥原料的性質、堆肥技術、微生物種群、生物學零度以及外在環境是可能會影響積溫穩定性的因素。